專訪

《風格人物專訪- 丁妮 Anny》

風格人物專訪

我們希望透過真實的風格人物 專訪 ,將每個充滿他們生活哲學與故事的專題分享出去,鼓勵每個人打造自己的理想生活,帶給大家別緻簡約、富有創意又帶有獨立自我風格的生活態度 。

曾經你是否也羨慕電影中一出場就令人目不轉睛的時尚編輯女主角呢?

任職於國際時尚雜誌Vogue的Anny,不管是工作出差或者日常都擁有亮麗穿搭與氣質,即便成為職業媽媽也依然耀眼。今天邀請她與大家分享經歷、時尚穿搭與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靈感!

 

我是丁妮,跟Vogue的淵源頗深,在學生時代因為對採訪和編輯有興趣,因此很早就決定以後要朝出版業的方向尋找工作,當時朋友跟我說Vogue有在徵人,剛畢業的我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投履歷,沒想到居然面試成功,成為社內唯一一位剛畢業就進入Vogue編輯團隊的編輯,當時是從最小最小的編輯開始做起,等於是大家的助理,一路走到現在,期間經歷了我結婚生子辭掉工作專心帶小孩的四年多,到後來小孩上幼稚園才又開始繼續工作,也是因緣際會下再度回到熟悉的環境Vogue編輯團隊,所以可說是跟Vogue有牽扯不斷的緣分呢。

Q: Anny原本讀的是中文系,是什麼時候與契機發覺妳的時尚魂並投身到時尚界呢?

與其說是時尚魂,倒不如說是對美的渴望與探索,從小我就對美的東西很感興趣,畫作啊、攝影啊,美麗的衣服,日常生活用品等等,我蠻喜歡關注這些身邊小事物的色彩與作工,我記得小時候很喜歡去故宮觀賞古人用的器皿、傢俱,還有古代嬪妃使用的飾品,到大都會博物館也會花一整個下午把館藏的瓷器上的配色畫下來,甚至我也很愛去逛歐洲的跳蚤市集,那些上個世紀的日常小物紋理色調都很令人著迷,選擇時尚產業,當然也是因為這行業跟美脫不了關係,加上跟自己有關,就是女生對於穿著打扮有很多可以研究可以玩的地方,這也是我很喜歡這份工作的原因,就是蠻好玩的。

其實做我們這行是不是本科系出身不是那麼重要,很多東西可以在工作中學習,例如搭配概念、服裝歷史、拍照企劃等等,但有一樣東西是天生,就是調性,能否找出自己的調性跟認識自己多寡有關,認識自己是誰,喜歡什麼東西,想要如何表達,這些都跟你創作出來的不論是文字還是影像,甚至你的穿著打扮都息息相關。

我讀的中文系課程是比較偏向古典文學,我們讀了很多經典詩詞,東方哲學,你會發現,古人的詩詞意境都很美,那種美是帶著幻想和詩意的,尤其以景喻情的詩句其中有很多畫面上的想像空間,所以我喜歡的影像語言也是比較隱喻的、比較是轉換消化過的東西,不是那麼赤裸裸原汁原味呈現的東西,再者可能因為不是本科系,看待服裝會把它當作一種時代的符碼或是某種文化上的象徵意義,覺得服裝也可以是展現觀點的媒介,就像我曾經採訪過義大利版Vogue總編輯Franca Sozzani (很幸運在2015年二月採訪到她,但她在2016年就過世了)他就是主修文學和哲學,她主導的義大利版是當時時尚界的美學領導,她就說時尚是關於當代的、文化變遷的,總是能藉由模特兒穿著當季最時髦的服裝,透過攝影大師張力十足的影像傳遞觀點。

Q: 許多人對「時尚編輯」這頭銜有許多憧憬,特別是能冠上“時尚”這兩字,但時尚編輯真如電影角色般光鮮亮麗嗎?可以與我們分享這職務的真實工作內容嗎?

電影是誇大了某些部份,但對於一般上班族來說這一行的工作的確是比較有趣,自由度比較高,不可諱言我們的工作經常接觸華服,限量的鞋包,有名的人,但也有其他瑣碎煩雜的事情要處理,以及大量人與人之間的協調溝通,這部分我覺得最難,因為我們大部分工作都是團隊合作,要整合所有人的意見往同一個方向進行,其中需要不斷的溝通協調,當然也有很多的堅持與妥協,常常聽到很多想進這個行業的人說,對時尚充滿熱情,但做“時尚編輯”的工作,熱情只是基本盤,很多時候我們要做的事情遠遠超乎一般人想像,上一秒可能還在時尚派對裡採訪明星,下一秒已經在公司蓬頭垢面打包衣物、裝箱裝袋(裝箱膠帶真的是我們最好的朋友)

但對我來說,事情不論是大到企劃一組時尚大片、幫藝人造型、出席活動,還是小到整理拍攝完吃剩的便當回收,或是隨時蹲下來幫模特兒穿鞋,這些事不論大小都一樣重要,都是工作,我相信每件事都認真地去做、盡力做到好,都能在過程中得到些什麼,經驗都是從這些一點一滴累積而來。

而在時尚界工作這麼久我也領悟到老莊所說的「功成不居,無成與毀」,就是說,所有的工作不是要告訴別人自己多有才華多出色,也不是一定要贏過別人,而是不管當下條件是豐饒還是困窘,盡力把事情做好,把工作完成,成果都是與團隊共享共同成就的。

Anny
Anny

Q: 疫情未發生前,時尚編輯經常飛到歐美各大服裝週城市,穿著美麗的華服、即時報導當下最新的流行趨勢,不過疫情發生後出不了國,編輯怎麼樣汲取最新的流行趨勢?

真的今年疫情後,我們才發現能夠有時裝週是多麼難得多麼美好的事,因為一場秀完全是集結包括影像、空間,聽覺,視覺所有感官的藝術展演,雖然現在我們都演變成線上觀看,但那種臨場感和震撼力遠遠不及現場,不過這也反而讓我有更多時間在網路上翻閱有關時尚歷史、設計師的深度文章,也帶給我更多思考,我們是否需要這麼多新衣服?需要每季每季追著最新流行跑?假如這個世界改變了,什麼樣的衣服才是我們需要的? 設計師該如何因應未來世界調整方向?疫情過後我關注的議題不再是流行趨勢而已,而是時尚文化將會有哪些改變?未來世代需要的是什麼樣的服裝?還有反思現有的時尚體系是否還適合這個世界。

Anny
Anny

Q: 你覺得疫情是否也讓各大時尚品牌帶來轉變與影響?疫情也讓時尚也慢下來了嗎?

有,其實我們看到很多大品牌紛紛開始反思,原有的時尚系統是否適合疫情後的世界,而今年“sustainability”也成為時尚圈熱字,大家都在思考要怎麼樣以對地球更友善的方式來做衣服,精品龍頭開雲和LVMH集團紛紛宣示投入,Gucci強調,永續經營一直是品牌創立之初的首要精神,除了宣佈退出米蘭時裝週,也打破一年四季度服裝發表加兩次男裝秀的規則,往後一年只發表兩季,其他品牌也有跟進,時尚的確慢下來了,設計師對於快速變化的時尚圈也顯得吃不消,上一季衣服還沒賣出,下一季又要來了,製造過多的設計和衣服,我覺得這或許是個機會讓大家重新思考,重新整理時尚版圖,去蕪存菁,也許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Q: 以前大家都看紙本的雜誌,現在大家都是滑“資訊”,Anny正好經歷從平面媒體轉型為數位媒體的過程,在這轉變中對於時尚編輯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以內容來說,其實沒有太大的不同,因為時尚編輯就是要製作出好的內容給讀者,而所謂“好的內容” 我覺得那標準是放諸四海皆準的,我從來不認為,網路世代的讀者無法閱讀長篇文章這種論調,我反而認為,現在的人都習慣上網收集資訊,真的有內容有觀點,知識含量高的文章絕對不怕沒讀者,而從平面到網路,我們都應該要端出好的內容給大家,只不過載體平台的轉換罷了,所以我覺得對平面編輯來說最大難處是心境的轉換,因為以前紙本時代,時尚資訊算是稀缺資源,媒體寫什麼都是用“我告訴你”這種態度來對讀者說話,權威感比較重,然而網路世代大家取得訊息都很快速,媒體的功用反而應該要變成大家的工具列,能讓大家在被大量資訊淹沒的時候,提煉出屬於媒體觀點的心得分享。

所以編輯們得要從原本獲得稀缺資源的少數利益者,變成提供大眾使用方便的分享者,甚至,我覺得到後來,媒體要變成服務業,服務每一位客戶(讀者)在你的媒體裡滿足他所想要的需求,就好比說,以前我們在紙本裡介紹哪個包多經典多值得收藏,但我們並不能知道讀者看過這篇報導之後會採取什麼措施?但在網路上,我們也許能經由文章吸引、社群討論、進而幫助讀者買到他想要的東西,這些行為都是可以有軌跡可循,甚至可以被設計被引導的,老實說,現在網路上真的有很多事情可玩,範圍已經不再只侷限內容的產出,網路世代的編輯們需要有開放的心態來面對快速轉變的一切。 

Anny

Q: 對妳來說怎樣算是個優秀的“時尚編輯”,現在許多時尚編輯也都晉身名人了,把自己當品牌在經營,妳能推舉出幾位你最欣賞的時尚編輯還有原因嗎?

我很難定義何謂”優秀“,但我覺得最起碼的,是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對自己、對隊友,對公司對讀者負責任,我覺得做一件事情過程很重要,每一個過程中自己有沒有盡全力去做,有的話通常結果不會太差,如果結果不OK但過程中已經盡力了,那至少心安理得。

我覺得把自己品牌化,KOL化也是現在這個網路世代所需要的技能,如果是編輯的話,如果能兼顧自己工作和經營個人形象,那我覺得很棒很厲害,因為其實經營自己需要花很多時間,蠻不容易的。

我蠻喜歡Vogue法國版的總編輯Emmanuelle Alt,她的打扮非常隨性自然,看起來毫不費力,卻兼具個性與女人味,其實看多了時尚界爭奇鬥豔,總是盛裝的名人、部落客,會覺得還是這種自然輕鬆,接近一般人生活的打扮最耐看,然後我也最喜歡她職掌下的Vogue Paris,雖然看似變化不大,但裡頭簡約雋永的時尚照片卻值得再三品味, 非常明確的fashion forward,每張照片的細節都很精緻。

Anny, 侯佩岑

Q: 現在太陽眼鏡似乎變成不可或缺的配件,可以請Anny分享挑選時尚墨鏡的技巧嗎?另外,也想請妳分享這次收到的SPEKTRE眼鏡中最喜愛的款式與原因​

我自己也是個墨鏡癖,覺得一副太陽眼鏡完全可以從路人變身氣場女王,所以自己也很喜歡收集,我自己挑太陽眼鏡第一會先挑是否能讓臉看起來變小,所以我會喜歡選擇大一點,鏡框能遮到一半顴骨的那種,第二會選材質,通常會選擇輕盈,柔軟度夠,金屬感覺有彈性不會輕易折斷的,第三是鏡片,很多一般的太陽眼鏡雖然戴起來好看,但鏡片若不是的鏡片或抗UV不夠,戴久會傷害眼睛,所以我蠻重視鏡片的材質,還有我喜歡選擇鏡片顏色深一點的,鏡片顏色太淺會看到眼睛的話,我會覺得不太自在,還有,雖然坊間流傳很多什麼臉型搭配什麼形狀的框之類的文章很多,但我自己建議選擇墨鏡時還是要試戴最準,試戴時可以用手機反轉自拍再一一比較,這樣你就比較能選出哪一種墨鏡適合自己了。

這次SPEKTRE裡的墨鏡我最喜歡黑色膠框的這隻了,原因當然是它完全符合讓臉變小、鏡片夠深、鏡框夠大的原則囉!

Q: 關於時尚人士的衣櫥到底長什麼樣呢?平常妳個人是怎麼管理妳的衣櫃呢?近年也掀起時尚斷捨離的風潮,什麼該留什麼不該留可以請Anny跟讀者分享一下嗎?

我的衣櫥自己會分成三大類,一種是特殊場合穿的,例如看秀、出席正式活動,會有比較奢華或有設計感的款式,其中一定會有一件小黑洋裝(好啦,是很多件);第二種是日常生活穿的,這類服裝佔大多數,通常都是基本款,白襯衫、白T恤、風衣、西裝外套是必備,這類服裝我也會特別注意選擇他們的款式、色系是可以互相搭配的,所以即便款式不多,但仍可以在相互排列組合中得到很多新的穿搭;第三種是洋裝,我很喜歡穿連身洋裝,因為簡單、方便,一件有型的洋裝可以省去很多穿搭上的繁瑣,以及能藉由洋裝的腰線剪裁提升身形比例,這就是我的衣櫥簡單分類。

另外,我很在乎飾品的搭配,我覺得飾品可以讓整體穿搭的完成度提升,有時候穿得簡單,只要有一枚小小的耳環或項鍊做點綴,就會讓穿搭看起來比較精緻,有亮點。

Anny

Q: 看了Anny的IG才發現妳已是個少女的媽!請問是如何在育兒同時年輕心態以及對時尚的熱枕?

我覺得每個兼顧事業與家庭的職業媽媽們都很辛苦的,我其實很想對大家(也對自己)說,感謝自己這麼努力照顧小孩,也同時努力工作,大家真的很棒,但在日常生活中,別忘了留點時間給自己, 一小時兩小時也好,有一個專屬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很重要,我常覺得很多女人當媽媽之後,媽媽的角色越來越多,自我就越來越少,但我在想,沒有快樂的母親,怎麼會有快樂的小孩呢?想要成為怎樣的自己就去做,不要想說為了家人委曲求全,自我身心靈狀態平衡了,對家人也會是好的影響。

 

我自己不是一個事事幫小孩設想周到的媽媽,反而常常很多事會尋求她的意見,我的工作時間也不一定能天天陪家人吃晚餐,但我跟女兒有個約定,就是在她睡前會玩20分鐘的“玩偶時間”,每天那個時間我們會聊今天發生什麼有趣的事? 不開心的事,哪個同學又麼樣了?我跟她說我是她的垃圾桶,每個人都需要有倒垃圾時間,大部分時間我都是聆聽,除非女兒要求不然我也不會有任何評論,這個習慣從他小時候一直到現在都沒間斷過,相較於功課上的關注,我其實比較在乎她的心理層面。

在Anny細膩的文字描述中感受到她在生活中扮演各種角色,而且不論何種角色都保有自己的想法與謙虛的態度,面對環境轉變有足夠的應變能力,維持著自我身心狀態平衡,讓人著實佩服!在大家看到Anny與大家分享這麼多精彩地時尚穿搭照是否也令你再度拾起時尚雜誌編輯的夢想呢?

 

推薦閱讀:時尚品牌的商品採購的知名KOL風格人物專訪-Nikki 小閃